|
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議程表
2008年1月26日(星期六)
時間 議程
08:10-08:40 報到
A廳-國際會議廳
08:40-09:00 來賓致詞
09:00-09:40 I專題演講-冠羽畫眉的合作生殖(袁孝維)
09:40-10:20 II專題演講-蓮花山斑尾榛雞的婚配行為及種群生物學(孫悅華)
10:20-10:40 茶敘,與會來賓合影
10:40-11:20 III專題演講-鄰域種化,物種形成的新典範?(李壽先)
11:20-12:00 IV專題演講-震旦雅雀線粒體基因組的排列模式及重排機制研究大陸(常青、沈菲菲、周开亚)
12:00-13:00 午餐,影片欣賞
分組報告
A廳-國際會議廳 B廳-地下一樓
13:00-13:15 O01.白冠長尾雉的活動區與擴散行為研究(張正旺) O08.雜色山雀(Parus varius varius)的繁殖生態(万冬梅、金春日、王爽)
13:15-13:30 O02.金門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 karpowi)族群數量和對農作物的影響(顏重威) O09.植被結構及竹林密度對台灣保育鳥種八色鳥(Pitta nympha)巢位選擇的影響(林瑞興、李培芬)
13:30-13:45 O03.雲南的“打雀山”與鳥類環志問題研究(王紫江、赵雪冰) O10.台灣中部都會區與原始環境鳳頭蒼鷹繁殖與食性研究(林文隆、曾惠芸、王穎)
13:45-14:00 O04.臺灣南部高屏溪橋遊隼(Falco peregrinus)之食性(黃光瀛、 劉小如、邱銘源) O11.赫氏角鷹的求偶與育雛行為(蔡偉勛、孫元勲)
14:00-14:15 O05.紅尾伯勞的遷移模式(陳惠玲、孫元勳) O12.台灣中部低海拔森林地區頭烏線(Alcippe brunnea)之繁殖生態(張心怡、陳宛均、林瑞興)
14:15-14:30 O06.以雙聲道回播測試藪鳥的二重唱行為功能(翁伊珊、袁孝維) O13.金門島栗喉蜂虎生殖經驗對於繁殖棲地忠實性之影響(蔡佩妤、周蓮香、袁孝維)
14:30-14:45 O07.The effect of noise on the vocalization of Chinese bulbul (Pycnonotus sinensis) in urban area(洪貫捷、李壽先) O14.菲律賓輝椋鳥在南高雄的繁殖觀察記錄(張進隆)
14:45-15:00 茶敘
15:00-15:30 海報發表
P01-中港交流道鷺鷥營巢處的族群數量,移棲時程和覓食模式之觀察(林傢祥、陳炳煌)
P02-外來鳥種白腰鵲鴝(Copsychus malabaricus)在高雄市柴山地區生殖行為之研究(任永旭、謝寶森)
P03-Is red bill a sexual signal in Black bulbuls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洪心怡、李壽先)
P04-測試青背山雀幼鳥基因型的異型合子歧異度與適存性特徵之間的相關性(葉佳芬、姚正得、李壽先)
P05-台灣紫嘯鶇育雛期給食聲及警戒聲之探討(黃書彥、王穎)
P06-探討小彎嘴畫眉重唱的聲音型式(盧宜岑、謝寶森)
P07-宜蘭水田紅冠水雞孵卵巢與育幼巢巢位選擇之研究(黃仲霙 林亞立、袁孝維)
P08-澎湖紅燕鷗的孵卵行為(宋心怡、鄭謙遜、張學文)
P09-喜馬拉雅林鴞 (Strix newarensis)繁殖生態與食性研究(林文隆、曾惠芸、王穎、陳明德)
P10-由賞鳥話生態旅遊(蕭文鳳)
P11-使用分子遺傳標記區辨烏頭翁、白頭翁極其雜交子代(許祐薰、許育誠、劉小如)
綜合報告
A廳-國際會議廳
15:30-15:45 O15.琵鷺的種化遺傳研究(楊愷樂、李壽先)
15:45-16:00 O16.白頭翁與烏頭翁的分子演化初探(蘇盈方、谷德倫、鄭淳安、張學偉、程建中)
16:00-16:15 O17.Molecula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Genus Copsychus on Mitochondrial Gene Sequences(鄒發生)
16:15-16:30 O18.台灣特有亞種大冠鷲的分子性別鑑定(蘇三華、谷德倫、鄭淳安、周大慶、程建中、張學偉)
16:30-16:45 O19.以邏輯迴歸分析法推估台東縣赫氏角鷹之空間分布模式(何錦尚、陳朝圳、王克孝、方敏慎)
16:45-17:00 O20.太魯閣國家公園關原地區鳥類利用巢箱之繁殖與棲息(蕭明堂、莊美真、王穎)
17:00-17:15 O21.建構於行動裝置上之智慧型鳥類檢索系統之設計(黃有評、莊偉柏、張瀹鐏)
17:15-17:45 綜合討論
17:45 本日議程結束
2008年1月27日(星期日)
時間 題目
08:00-08:30 報到
08:30-09:00 余如季-鷺絲鳥生態攝影展
A廳-國際會議廳
09:00-09:15 O22.中國鷺科鳥類多樣性研究(朱曦、陳勤娟)
09:15-09:30 O23.扎龍濕地恢復初期丹頂鶴生態適應對策研究(邹红菲、孙中武、 吴庆明、田秀华)
09:30-09:45 O24.衛星跟蹤青海湖繁殖漁鷗的遷徙路線(楚国忠、侯韵秋、张国钢、刘冬平、戴铭、江红星、张德海)
09:45-10:00 O25.鄱陽湖濕地冬季水鳥群落調查分析(纪伟涛、曾南京、王云豹、宫鹏、徐斌、鲍曙明)
10:00-10:15 O26.震旦鸦雀繁殖生态学研究(董斌、Boulord Anthony、王天厚)
10:15-10:30 茶敘
A廳-國際會議廳
10:30-10:45 O27.臺灣特有鳥種之分布預測模式比較與熱點分析(柯佳吟、李培芬)
10:45-11:00 O28.台灣北部海洋性鳥類分布及遷移概況(蕭木吉、何一先)
11:00-11:15 O29.黑面琵鷺在台灣度冬棲地忠誠度與存活率初探(劉良力、陳麒麟、陳嘉瑩)
11:15-11:30 O30.海岸風力發電機對鳥類群聚的影響-以彰濱工業區崙尾風場為例(施月英、 顏瓊芬、 陳炳煌、鄭先祐)
11:30-11:45 O31.彰濱工業區對水鳥與燕鷗繁殖之重要性評估(蔣忠祐、劉威廷、陳炳煌、洪崇航、陳志豪)
11:45-12:00 綜合討論
12:00 大會閉幕,午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