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83|回复: 12

重阳节:送枝茱萸祝福平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7 11: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2008重阳节这天,俺奉上一枝来自福州鼓岭的吴茱萸,为兄弟姐妹们祈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平安!

               
  
《 九 日 登 高 》 

                   作者: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吴茱萸2.jpg
         

茱萸与重阳登高的由来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从此,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以辟除邪恶之气,用作防疫,形成插萸之风而流传。

吴茱萸1.jpg



与茱萸相关的几个习俗

辟邪
屈原的《离骚》里提到了茱萸是恶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茱萸的品质“辛辣蜇口惨腹,使人有杀毅党然之状”。古人“悬其子于屋,辟鬼魅”。南朝时就有插茱萸辟邪的记载。晋周处在《风土记》中说:“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茱萸雅号“辟邪翁”。

酿酒
在古代诗文中有不少咏颂茱萸酒的篇章。现代人生产山茱萸系列果酒、饮料,味道淳美,药效显着。

风俗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 本帖最后由 简单的桥 于 2008-10-7 11:51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7 14: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祝各位老年会员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发表于 2008-10-7 2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这不是我们上次去南洋的时候在路边拍的那个吗
发表于 2008-10-7 23: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了阿~
登高,菊花,八宝饭~~
今天才知道,茱萸原来长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1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重阳节,江南人喜吃重阳糕,登高求好运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樨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蔡云有诗描述制作重阳糕: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发表于 2008-10-9 20: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0-10 2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f86f9131498e035dc54017e.jpg
发表于 2008-10-10 2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像大蕺科的,不知道对不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13: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遍插茱萸少一人”。

曾以为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登高植茱萸,又好奇古风怪异,明明秋风煞得急,日渐进入萧瑟季节,还插株植树?原来,古人是往发里插茱萸。推测“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向家人分发采回的茱萸,一家人分遍了,可就是少了一个前来插茱萸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
发表于 2008-10-11 15: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简单的桥 于 2008-10-11 13:47 发表
“遍插茱萸少一人”。

曾以为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登高植茱萸,又好奇古风怪异,明明秋风煞得急,日渐进入萧瑟季节,还插株植树?原来,古人是往发里插茱萸。推测“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向家人分发采回的茱萸,一家人分 ...

长这么大了,今天听君一席话,才豁然理解这一句话的解释。
发表于 2008-10-13 10: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夭才见图,这像森公的楝叶吴茱萸,芸香科,还只花蕊未见花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5: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闲云老师指正。
俺们在芭蕉湾拍的确实是楝叶吴茱萸。
网上查到,“近年来,发现用[吴茱萸]同科植物楝叶吴茱萸 Evodia meliifolia Benth的干燥成熟或未成熟的果实,伪充吴茱萸楝叶吴茱萸不作药用,其种子油可制肥皂、润滑油。
真假吴茱萸比较.JPG
发表于 2008-10-24 22: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俺也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5-5-25 04:40 , Processed in 0.0639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