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观鸟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7|回复: 6

海峡两岸寻候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4 01: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gmchina.com.cn/web/?action-viewnews-itemid-145307
| 作者: 左凌仁 | 来源: 华夏地理




候鸟迁徙
  这问题简单……”“黑皮”笑着说,但说出答案之前他想了半分钟,“不好表达,让我再酝酿一下。”8月里白剌剌的阳光让人没有丝毫走出空调房子的想法。“为什么爱观鸟嘛,”他顿了顿说,“快感,你知道吧!观鸟能带给你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快感??”“黑皮”是袁晓的网名,他是上海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的高级工程师,最大的爱好是观鸟。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观鸟论坛等知名观鸟网站上都能看到他的网名,随之出现的往往是一幅幅漂亮鸟儿的照片——带给他“快感”的宝贝。
  观鸟活动在中国大陆已经开展近十年了,但在英美等国家,观鸟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每年有上百万鸟类爱好者不远万里跨大洲观赏珍稀鸟类。国内观鸟活动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各地基本都成立了观鸟会。国内最早组织观鸟活动是在1996年由自然之友发起的。观鸟会主要组织人们观鸟,调查当地的鸟种和数量,开展鸟类和鸟类生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8月10日傍晚,受台风“派比安”的影响,厦门正在经受着暴雨的洗礼。尽管如此,厦门瑞景新村社区活动中心二楼的大厅里依然聚满了人,桌子上摆满了食物和啤酒。“让我们以斑头大翠鸟的名义干杯!” 厦门观鸟会的理事江航东兴奋地举着酒杯说。原来今天是鸟会的观片庆祝活动,他们不久前发现了列入全球易危物种的斑头大翠鸟在福建省内繁殖的证据。
  江航东在气象部门工作,观鸟是他的副业。不仅是他,鸟会的其他70多名成员也都是业余观鸟人。他们虽然都属于爱鸟的人,但是关注鸟类生存状况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人喜欢观鸟,有人喜欢用相机拍鸟,有人对鸟类栖息地感兴趣,有人对鸟类的食物来源感兴趣。”江航东说:“鸟会的成员构架就应该是立体的。因为鸟类并不是孤零零存在的,它们是和它们所生存的空间里的各种生物是共生的,所以观鸟不应只关注它们本身。”


  随着观鸟人群的日益在壮大,越来越多的业余观鸟人参与到专业的鸟类调查工作中来。“全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就是全国沿海地区的观鸟会及观鸟志愿者共同发起的一项调查工作。同步调查的倡议诞生在WWF观鸟论坛,这是目前国内业余观鸟人士关注最多的观鸟论坛。各地鸟友约定在每个月的同一天,分赴当地沿海进行水鸟调查,然后把结果汇总在一起,目的是了解沿海湿地水鸟及对湿地有依赖的鸟类的种群数量、迁徙动态等信息。2005年9月,第一次同步调查启动,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
  论坛里的“岩鹭”被大家称作是这个活动的策划人和发起人,跟她联系之后,她首先澄清的就是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创意。“岩鹭”真名叫陈志鸿,是福建厦门观鸟会的秘书长。“其实水鸟同步调查在一些国家已经持续60年了,而且不仅仅是一个月一次。”


  一般水鸟调查的时候,一个观测点有2~3人就够了,但参与同步调查工作的人分布越广、数量越多,调查的范围越大,结果就会越准确,越有参考价值。但现在很多地区都只有一两人在做,一旦他们不能参加的话,当地就没有任何数据提交。而如果仅仅是一两个地区进行同步调查的话,那么调查结果的价值就会大大缩水。“水鸟调查需要的是参加者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而这对很多志愿者来说非常困难。”陈志鸿的话里透着一些无奈。
  即便如此,持续一年多的水鸟调查已开始显现出它的效果了。厦门观鸟会最近接手了一个福建海湾滩涂开发利用的鸟类资源保护项目,平时的调查数据派上了用场。对此,陈志鸿很欣慰地说:“观鸟的数据能够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之一,这对鸟类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但她也不无顾虑地说:“其实,有些政府领导并不喜欢鸟类保护,因为在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之后,政府担心影响当地经济和民生。”目前,在中国的政府官员考核中,缺乏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相应的考核机制,而更多地参考官员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忽视了开发时候的生态保护,实行破坏性开发。像湿地这种人们认知度不高的生态系统,就更容易遭受这种不公的待遇。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像东滩这样的海边湿地,仅6米的水深可能并不够。不是说水不够深,而是说水深限制使渔船的活动区和湿地之间的缓冲带不够宽。”汤臣栋是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据他讲,每年候鸟迁徙到上海的时候,恰好是当地渔汛的时节。近海海面上船来船往,马达声一天到晚响个不停,对候鸟的影响很大。据鸟类专家研究显示,一只280克重的水鸟从澳大利亚启程,飞往亚洲东北部,当它飞到中国东南沿海时,体重消耗到仅剩下约140克。所以,很多候鸟都必须在中途停歇休息,同时补充能量,以应付后面的飞行。
  海三棱草被誉为东滩的宝草。袁晓说因为有了它,很多鸟才选择在这里生存。它的茎、叶和地下球茎是在此越冬的雁鸭、天鹅、白头鹤的主要食物来源。东滩广阔的滩涂上长满了这种草,但是有些地方要密一些、高一些,而有的地方却像被用机器割过一样,齐刷刷地只剩下很短的一截。袁晓说那都是被牛群扫荡过的地方。
  原来每年4~11月间是东滩允许放牧的时间,届时会有1000多头水牛在这里放牧。这些牛主要来自崇明和苏北的海门、启东等地。牛群主要取食海三棱草的茎叶,这显然就是与鸟类争夺食物,而且很多被牛群践踏过的地方成了寸草不生的泥浆地。虽然这种草能够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恢复,“但这种恢复是非常缓慢的,”袁晓说,“而且很多被水牛踩过的地方土壤容易板结成块,这会抑制底栖动物的生长,破坏鸟类的食源地。”
  湿地保护在中国早已不是新话题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主要方式。目前福建观鸟会和当地林业部门的负责人正在积极推动福州鳝鱼滩湿地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希望由此能保护住这片不大的湿地。


  8月6日,我抵达了鳝鱼滩,却发现靠近潭头镇克凤村的堤坝下的地方一片被火烧过的惨状,没有烧完的沙发海绵和被烧得发黑的无数玻璃碎片混在一起,大片的芦苇也被烧毁,现场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我和福建省观鸟会的林晨走过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掂着脚,生怕被扎了脚。鳝鱼滩所遭受的破坏并不仅仅只是这场火灾和这些垃圾。林晨说,有一位香港养殖承包户为了防止养殖的跳跳鱼退潮时流失,就用石头从湿地里修了一条路,共破坏湿地面积约1260平方米。
  “和其他因素相比,对湿地破坏最大的是围垦。”汤臣栋 总结东滩的经验教训说。崇明东滩在1998年被围垦滩涂共24平方公里,这些土地被农民承包进行水产养殖,很快变成了一大片半人工湿地,后来,随着养殖的深入成为人工湿地,而由于养殖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使螃蟹等水产生长更快,而不是永续使用,所以这些人工湿地也会很快全部消失。汤臣栋说:“当地人小片的围垦还可以制止,而且造成的破坏相对比较小,最令人感到无奈的是当地大规模开发造成的大范围的围垦。”


  崇明地处上海这个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很多开发项目都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农耕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开发项目每占用一定面积的农耕用地,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偿同样面积的农耕用地。汤臣栋说:“一旦占用了农耕用地,领导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崇明东滩。为照顾经济发展需要,有时候就东滩不得不作出牺牲。”对此,汤臣栋感到十分的无奈。
  著名鸟类专家马丁·威廉姆斯曾说过:“鸟类是最具权威的生态鉴定师,鸟类对栖息地的质量最敏感。” 围垦不仅破坏了滩涂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造成天然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湿地退化对候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它们丧失栖息所在地和饵料资源。“这会让很多鸟儿没有歇脚的地方,不能够及时地补充能量,”袁晓说,“结果很有可能它们就会累死在半路上。”
  离开福州半个月后,林晨兴冲冲地告诉我,鳝鱼滩已经成立省级保护区。但林晨在高兴之余,还是有些忧心忡忡,“保护区是建立了,但是如果实现有效的管理还是一个大问题。”的确,目前湿地保护很大的问题就是管理问题,湿地保护牵涉到林业、环保、国土、水利、农业、海洋与渔业等多个部门,而这种方式最容易造成谁都不管的现象。
  虽然才是8月底,但据WWF观鸟论坛上位于丹东的“红隼”说,今年南迁候鸟的前锋已抵达丹东。他们记录到四只环志着澳大利亚黄色旗标的滨鸟;另外三只则环志着白黑旗标,是在崇明东滩环志的水鸟。
  鸟类环志是当前世界上用来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1899年,丹麦鸟类学家马尔顿逊首次用特殊标志的金属环标记来研究候鸟的迁徙规律。1901年德国鸟类学家梯奈曼在小渔村罗西廷创建了第一个鸟类环志站,之后,鸟类环志工作很快普及到了几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而且沿用至今。
  8月24~28日,在河北的北戴河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志愿者鸟类环志培训,全国共有20余人参加。“这次培训的人数已经很多了,要知道,之前参加培训的人数少得很,即使是在国外,一次培训一般也只有两三个人。”赵欣如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长期以来,他一直在从事鸟类环志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为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爱鸟、观鸟、研究鸟的行列中来而奔走着。
  1983年,中国鸟类环志工作在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首次展开。截止到1997年底,我国共环志鸟类310种,115267只。我国的环志鸟在印度、孟加拉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也有发现。通过这些环志的回收信息,对我国鸟类的迁徙活动有了初步了解。“但是这些远远不够,”赵欣如说,“在前几年禽流感肆虐的时候,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电话都快被媒体打爆了,但是我们的基础工作做得差,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
  “现在形成不了环志网络,”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楚国忠说,“全国大部分省份根本连环志站都没有。”楚国忠认为,要搞清楚候鸟迁徙问题必须通过增加投入,提高环志手段,包括实施彩标和卫星跟踪。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全世界每年环志迁徙鸟千万只,有数十万只鸟被回收,耗资数十亿美元。其中以美国环志中心为首的北美环志组织年环志鸟在150万只以上,耗资4.2亿美元。“其实在发达国家从事鸟类环志的专业人员并不多,”赵欣如说,“他们主要依靠民间团体或业余鸟类爱好者。所以我国的观鸟人越多越好。”
  北戴河被观鸟者誉为“麦加圣地”,被认为是远东最佳候鸟观察点。站在北戴河的海滩上,我想起了袁晓描述的他第一次看到大批候鸟过境的情景。“第一眼看见的天空中的飞鸟,像地平线上一片乌压压的黑云,黑云渐渐升高,化成布满天空的各种飞鸟,在大海的映衬下令人震撼。”
  11月份又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这势必将吸引众多的观鸟的人到沿海的湿地,观看这约定、执行了千万年的自然奇观。这其中会有你吗?


  台湾——候鸟福地:
  每年这段时间,在开阔的平原仰望天空,都会发现远远地有一群群的候鸟掠过天际,一波波以不规则的人字形排列,由北向南飞去,十分壮观,前后呼应将辽阔的天际拉长拉宽。迁徙的候鸟们,天冷了南迁,天暖了北移,这样的行为在它们体内自发出来。秋天南迁的候鸟来了,在山林、在湿地、在海岸,度过这一个冬天;或是在台湾停留片刻,补充体力后再飞往更南的地方。迁移的挑战带给候鸟更多的生存机会,能增加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能让它们获得更丰富的食物来源,能使它们避开繁殖时可能的天敌。生存是它们不畏气候与地理环境的艰辛,长途迁徙的动力。
  那年北京的亲人来台湾探望母亲,我们租了旅行车一块儿环岛,使我第一次体验到大自然的真实、土地的友善与纯净美好的自然气息。
  我们由北部启程,沿着台湾岛东北角海岸观赏礁岩地形。北台湾尖端常是候鸟渡过远洋急切想要停顿休息与补充食物的场所。
  在台湾最北端的野柳地质公园(以烛台石而闻名,左),因地壳运动形成了一条长1700米、宽约200米的细长岬角。在候鸟过境迁徙时,若遇天气不佳,岬角上的灌丛就会成为鸟儿落脚的暂时庇护所,它像是一支凸出的手指头,便于鸟儿捉握停栖,成为重要的野鸟栖息地。台湾西部以缓坡而下,多丘陵、台地、平原或盆地,海岸是沙滩、沙洲地形。我们由南往北走,穿过主要的六条河。河海交会的湿地,是水中鱼虾贝类的家,吸引了大量的红嘴巨鸥(上)等海鸟前来觅食。有一年冬天,在河口顶着八九级的东北季风,望远镜都无法架立,大家决定驱车沿着海岸搜寻候鸟,坐在车内透过玻璃窗往外观察,突然发现远处四五百只白腰杓鹬,正顺着风向低着头在滩地上觅食。坐在车中观赏远处的它们,心中无限感慨,鸟儿在自然中生存多么艰难,每一天都有着诸多的挑战。
  记得那一次去宜兰旅行,闲适地坐卧在山林水塘边的草坡上,静观塘中秧鸡嬉戏。仰头突然发现排列成人字形的鸟群缓慢拍翅,由远处慢慢飞近,在头顶时彷佛听见拍翅的风声,它们由兰阳平原的北边飞往南方,足足有十多分钟的时间,才渐渐地消失在山的尽头。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观察到这壮丽的画面,至今仍印记在我的脑海中。
  台湾岛的地势由中央的脊梁山脉向东、西两侧降低,依地势高低分高山区(约占全岛面积的30%)、丘陵区(约占40%)和平原区(约占30%)。高山区的地势陡峭,台湾现有的原始林因而得以保存。山林中针叶树与阔叶树交替,树木郁郁葱葱(右),林下布满矮灌丛与铺地的野草,常有活跃的鸟群在林中穿梭。
  山林不只是台湾特有鸟儿的家,也是陆鸟型候鸟适宜的栖息环境。过境与越冬的候鸟们四散其间,在山林游玩与它们不期而遇是一种极美好的经历。有一次独自在山林中看见一只活泼灵巧的红胁蓝尾鸲,站在一棵倒下的枯木上回眸望着我,灰蓝色的腰背与尾羽,淡雅的色彩仿若穿着和服的日本仕女,给我印象极深。
  每到候鸟季节,台北的公园绿地中也不乏小型的陆鸟型候鸟在大树上窜动,水域中偶尔也有稀有的候鸟停留数日,吸引野鸟拍摄者列队捕捉画面。台北大安森林公园与植物园更吸引不少国际友人前去观察野生动物。


  近几年食物链高层的消费者日猛禽凤头鹰与夜猛禽领角鸮已有固定的繁殖筑巢纪录(左上,凤头鹰育雏),表明这个生态系统的丰富与稳定。我第一次仔细观赏有着锥形嘴喙的黑尾腊嘴雀,就在公园的密林中;第一次看到黑伸长颈项在水中探步,也是在公园的水塘边,证明人为环境也可以为鸟儿提供良好栖息地。
  夏季,在台湾茂密的山林中会出现一种非常漂亮的珍稀候鸟,它们就是八色鸟(左)。顾名思义,八色鸟的羽毛有八种颜色,分别是绿色、蓝色、黄色、栗褐色、乳黄色、红色、黑色和白色,其中绿色、蓝色光泽交互变幻,在阳光下绚丽夺目。八色鸟飞行速度极快但距离较短,当它们在林间穿梭时宛若森林中的彩虹。
  在每年大约4月底、5月初,八色鸟会飞来台湾繁殖,在台湾全岛均有分布,10月离开,飞往南方越冬。这种鸟的头部较大,有着短短的尾羽和长长的脚,它们生性害羞,常单独在浓密的阔叶林、竹林下活动。台湾云林县湖本村的原始山林是它们较为集中的栖息地。由于八色鸟常在森林中翻动落叶寻找地面的昆虫、蜗牛和蚯蚓为食,当地人以为它们在捡落叶,所以也叫它们“捡盖仔(台语)”。
  有一年10月,我们相约前往台湾垦丁公园。这个月份正是灰面鹰(下)过境垦丁的时候。清早,天微微亮,站在台湾最南端的垦丁公园凌霄亭前,我们向南远望,左边是浩瀚的太平洋,前方的巴士海峡一望无际。此时,亭中已聚集了许多观鸟人。突然,有人喊道:“海面上,乌云底下有鹰!”顺着所指的方向望去,在天空中有一片一片的小黑点,距离很远,若不是眼力好,经验丰富,第一次观察这样的画面是极容易忽略掉那些小黑点的。
  鹰群在飞行时会寻找迁徙路径上一道道的上升热气流,顺着气流盘旋而上,形成鹰柱,等升到一定高度后,再滑翔到下一道热气流处,像这样一次次的上升、滑翔,快速地朝着迁徙目的地飞去。世界上有多个鹰群迁徙数量庞大的著名观鹰点,如墨西哥东部的维拉克路兹每年有450万只猛禽过境,以色列埃拉特约有100万只猛禽通过,这样的鹰群必定是遮天蔽日,台湾每年则约有25万只猛禽过境。
  在台湾的常见猛禽如黄嘴角鸮(右页)、蛇雕(上)等属留鸟,迁徙过境的猛禽中主要是体型娇小如鸽子的赤腹鹰(数量最大)和小白鹭般大小的灰面鹰。因为入夜时鹰群会“落鹰”——停歇休息,在以往,这时它们常常是被捕猎的对象,秋季的屏东县和春季的八卦山就是最著名的两个猎鹰点。猎捕灰面鹰曾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活动,捕鹰用的“鹰仔踏”满山遍野,夜猎景象在当时十分盛行。
  今天,猎鹰虽然已成为历史,但“落鹰”现象仍吸引着大量的观鸟者前来观看。曾有报道说:“傍晚时分,各国鹰友前往屏东县里德桥附近观看著名的落鹰景象。这个平日安静的小山城,惟有灰面鹰造访时,上千位观鹰者才将它挤得水泄不通,令外国友人看了啧啧称奇。”台湾的过境猛禽每年如约而至,观鹰者也依约相会,而人与鹰之间的互动十分用趣。
  夏日在台湾的家燕(上)是候鸟迁徙的先头部队,七八月起即在南台湾垦丁集结,成千上万只,挂满市镇中的每一根电线,十分可观。小小的燕子南迁的路极为艰辛,它们在垦丁短暂停留,再越过巴士海峡前往东南亚地区越冬。
  迁徙是鸟类生活中最大的冒险活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迁徙途中因风暴或其他意外而丧生。迁徙的本能是基于鸟类历代对栖息环境与季节性变化的适应所形成的,它们在不良状况出现时,采取积极的方式,飞往适宜的栖息地争取生存机会。
  候鸟大多由北半球高纬度寒冷的繁殖区,向低纬度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迁徙。台湾的地理位置正好横跨亚热带与热带,所以虽然面积不大,却有数种迁徙候鸟在此聚集越冬或过境。环台湾岛是绵延1566公里的海岸线,海岸湿地面积辽阔,生存着大量的螃蟹、贝类、虾和鱼类。海岸广阔的沙洲、河口以及水田,成为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继站。
  在关渡自然公园,大白鹭和白鹭(右页)甚至会因为泥滩地上裸露的底栖生物而相互争斗,给原本荒芜的湿地带来无限生机。
  至于那些喜停栖在树枝上的棕尾褐鹟(左下)、红尾伯劳和牛背鹭(右页),林中的昆虫则是它们的最爱。


  冬季,全球每两只黑脸琵鹭中就有一只在台湾越冬。黑脸琵鹭全身羽毛雪白,只有饭匙般的嘴喙、嘴边的裸皮脸庞和长脚是黑色的。它们站在宽广的湿地上十分醒目,活动倾向夜行性,白天常卷曲着颈项将头反折着休息,或是用扁平的嘴整理羽毛(右页)。
  有一次,我们正远远地用望远镜看着它们,突然,黑脸琵鹭一批一批地从水面起飞,向我们飞来,从我们头顶飞出去,大家张口结舌将举着的望远镜放下,因为它不再能发挥功能。天哪,它们真是美丽、真是优雅,缓慢地拍动翅膀,没有想躲过下面的我们,没有急切地向前飞走,只是平稳地拍翅飞着,飞着。那一刻我也像是只飞鸟,与它们一同飞了起来。
  去年我到台南官田水雉保护区参观,心生感念。那儿的一切,都是爱鸟者一土一石徒手建构起来的。从赏鸟墙的窗洞向里望去,水塘内同时有十多只水雉在活动,踏在荷叶上悠然自得。园区工作人员说,傍晚时还有其他在外面菱角田游荡的水雉回来。水雉是台湾的留鸟,但每年仍有少数候鸟前来这里。官田水雉保护区是在鸟会组织与湿地保护组织共同努力下成立的,全靠民间组织独立完成。
  让美丽的鸟类留在台湾已成为共识,鸟类观察活动的推动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观鸟在台湾发展了三十多年,随着社会的变迁,从起初的游憩休闲,开始有了环境保护意识。
  这是一件有趣的事,因为鸟是会飞的动物,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它们进行迁移,有时原来的栖息环境改变了,它们必须离开才能生存;有时因为种群数量增加,必须有部分扩散出去,个体才能有机会生存。鸟类的栖息状态变化多端,它们的飞行能力与内在的迁徙冲动,令全世界的生物学家与鸟类观察者好奇。
  鸟类在温带地区繁殖的好处是温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有更长的白天可以觅食,哺育幼雏,避免在物种繁多的热带地区繁殖所要面对的巢位与食物竞争,温带地区夏季的昆虫也比热带地区丰富,同时温带地区天敌较少,天敌的捕食压力相对较低。但是温带地区冬季气候严寒,会面临食物缺乏的困境。在热带地区则相反,繁殖季要面对巢位与食物资源的强烈竞争,同时天敌的捕食压力也大,但冬季气候温和,且冬季食物资源也比温带地区丰富。
  在台湾,夏天由南方过来,在台湾繁殖的迁徙鸟类,我们称它“台湾的夏候鸟”,冬天由北方迁来,在台湾越冬的迁徙鸟类为“台湾的冬候鸟”;若候鸟在台湾更北的地方繁殖,或是在更南的地方过冬,它们在秋季南下与春季北返经过台湾,仅作短暂的停留,我们称它们“台湾的过境鸟”。
  同一种鸟,在不同的观察点出现,会被归入不同类别中。如赤腹鹰在台湾是过境鸟,在日本是夏候鸟,而在菲律宾是当地的冬候鸟。相对于候鸟,有许多鸟种是一年四季都在同一个地区生活,这类鸟称为该地区的“留鸟”。留鸟不进行迁徙,大部分留鸟终身不离开自己的巢区,但有些留鸟还是会进行不定向的短距离迁移,这种迁移是有规律的,我们称为“漂泊”。还有一些种类在季节变化时,在山区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间进行移栖,称为“垂直迁徙”。此外,有些鸟种的短距离迁移是完全没有规律的,仅仅随着食物状况改变而游荡,这种鸟类是留鸟与候鸟间的过渡类型。
  在一个地点,除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过境鸟外,还有一些鸟类,它们主要的分布区域不在这地点的周围而是很远的地方,这种鸟的少数个体因迷失方向或其他原因来到这儿,这些鸟可能是好几年才被发现一次,我们称之为“迷鸟”。
  环境教育工作不是看书,不能只坐在屋里构想,它需引发内心深处的感动,它必须贴近土地。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参加关渡观鸟活动,两公里的堤防上人山人海。堤上安排了数十位装备单筒望远镜的解说员,参加者可以用单筒望远镜观赏野鸟。有好多朋友就是这样加入了鸟会组织,又参与了往后的解说服务,我也是这样由望远镜中看见一只美丽的翠鸟而深深爱上观鸟活动的。
  有人问:参加鸟会组织成为义工,对你的人生有何影响。我细细地回味琢磨,透过望远镜观鸟,增加了我观察事物的角度,也触发了我想洞悉其他生物的好奇心。有一位架设高铁的工程师说,高速铁路所运用的许多消音与增速的结构设计都来自鸟类,如猫头鹰飞行时毫无声音就与羽毛分叉有关。他将他的观察发挥到工作中,有了更深的意义。
  以关渡等台湾众多的湿地(左)为例,它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孩子通过营队活动踏入泥巴,湿地对他们不再是污秽肮脏之处,烂泥中充满了奇迹。这样的环境教育由小启发,到老也不会厌倦,他们能以耐心解决污染问题、解决生态问题,鸟儿也就永远有了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1: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段还提到了我师傅的师傅哦
发表于 2009-11-14 14: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丰富,很精彩。
发表于 2009-11-14 17: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uimu22 于 2009-11-14 01:17 发表

有段还提到了我师傅的师傅哦

那就是你师爷了?
发表于 2009-11-14 20: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uimu22 于 2009-11-14 01:17 发表

有段还提到了我师傅的师傅哦

你师娘有着落了吗?
发表于 2009-11-14 22: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等 于 2009-11-14 20:44 发表

你师娘有着落了吗?


  应该是师傅的师娘
发表于 2009-11-16 1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前年的一个报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福建省观鸟协会 ( 闽ICP备19009696号-1 联网备案号:35010202000962 )

GMT+8, 2024-12-5 09:59 , Processed in 0.0576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